彩色电子纸,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专访
复旦大学教授 谷至华
元太科技研发出彩色电子纸,明年即将实现量产,未来公司产销将会实现几何级增长。众所周知,由黑白电子纸到彩色电子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说难度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几乎不可能。因为我们现在的显示屏都是透射式的,而彩色电子纸是反射式的。当我看到川奇光电发布的这些彩色电子纸新品,我感到很开心。因为他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是技术上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一个就是它反射光的效率,如果效率不高的话,看起来颜色就不会很好。另一个就是反射光要想变成彩色,从驱动技术方面来看,是巨大的跨越。
在展示区,我们看到了,现在做出来的彩色电子纸上面的照片,刷新的响应时间在一秒钟左右。如果是能够把这个时间降到一秒以下,即便看一般的视频,大家就能够接受了。但其实对电子书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书中的动画一般都比较简单。因为电子书它是一个书,我们自己翻书,实际也差不多是一秒。
电子纸的分辨率与打印出来的图片是有差距的。电子纸是靠彩色的粒子反射光的,分辨率肯定会低一点。不过现在电子纸的分辨率也可以做到300PPI以上,与我们日常用的普通纸的分辨率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人类眼睛的分辨率在这个范围里基本上就够了,能满足我们日常学习工作的基本需求。
10年前曾做过调研,中国中学生的书包有各种教材、复习资料、考试资料、课本,大概5.5至6公斤,背书包就是很大的负担,而且纸质教材对纸张的浪费是非常巨大的,现在彩色电子书能解决这些问题。用彩色电子纸做成彩色电子书包,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等学科教材都做成彩色电子书,既方便又环保。目前,需要政府部门来推广电子纸,先进行试点。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福音。不用再天天背个大书包。所以,我希望政府部门要有这个的一种意识,要率先一步进入信息化、产业,如果能开好这个头,市场是巨大的。
人物名片
谷至华教授是我国显示领域从中国科学院至国外、到企业,再到高等院校多栖资深专家,阅历丰富,功底深厚,是我国TFT-LCD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顶层设计师和开拓者。他编写了国家第一个TFT-LCD产业发展规划,参与了国家中第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的一系列发展规划编制。他组织领导了国内第一条TFT-LCD生产线的技术验收,新产品开发,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条TFT-LCD五代线的技术攻关,为我国TFT-LCD产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基础的顶层设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
来源:扬州日报
见习记者 王珂 记者 吴忠祥 文
附 复旦大学谷至华教授简介:
如下来源于:http://zhihuagu.lofter.com/post/88505_ec9a9fc
执著追求者的脚步 ――复旦大学教授,安徽省光学膜材料工程研究院院长谷至华
执著的耕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炽热的情感,融入到平板显示研究领域。在漫漫人生路中,有风雨,有坎坷。然而他像一名不甘落后的登山运动员,永不满足地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更像一只辛勤的蜜蜂,不知辛劳地酿造甜蜜而美好的明天。
初识谷至华,深深地为这位精神矍铄,思维睿智的学者所折服,六年的军旅生涯,给予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四十多年来在平板显示方面的研究,造就了他精细的思维和精确的预见力,也正因为他对平板显示研究的执著,奠定了他在行业内的崇高地位。
为有源头活水来
谷至华出生于1953年,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人一样,他有着一颗火热的心,和为祖国奉献青春、奋斗终身的理想。1968年2月,谷至华应征入伍在海军南海舰队服兵役,成为一名年轻的海军战士,他在加强自身军事素质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书籍,在军营里的6年中,坚定了他的信仰和铸就了他坚忍不拔,决不轻言失败的性格。有位教育家说过,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其实绝大部分都不是从学校获取的。学校只不过是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让我们养成学习的习惯。与谷至华今后四十多年从事的学习和在研究工作中获取的大量知识相比较,在军营中学到的知识确实微不足道,但这些知识毕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为他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打铁还得自身硬。1974年3月,谷至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火热的军营,被复原回乡进入一家乡镇企业当了会计。对事执着的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很快让他在企业中崭露头角。当年7月份就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固体发光专业上大学。当时该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光与显示。这一难得的机遇,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为了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和信任,胸怀报国理想的谷至华,挤出一切时间去读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77年,谷至华毕业到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从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阴极射线显示器(CRT)、无机电致发光(EL)、有机电致发光(OEL)发光原理与器件的研究工作。1981年,仅27岁的谷至华就开始任课题组长,开始了他长达四十多年的平板显示研究之路。
吹尽狂沙始到金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1987年发明了蓝绿光到红光高效转换的荧光转换膜,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可见光区域小斯托克斯位移的荧光转换,解决了我国歼八-Ⅱ飞机座舱红色电致发光平板显示系统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使该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
1991年,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谷至华进入德国BERLIN Fritz-Haber Institute研究发光与显示。期间,他还分别在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系、化学系进修了一些基础课程。在德国八年的学习研究,让他在先进材料平台平板显示研究方面有了更加深刻,更有深度的认识,为他今后致力于企业与科研的结合打下了思想基础。他无论是科研思想还是攻关能力上都起了质的变化。
1999年,他回国参加领导了我国长春第一条TFT-LCD生产线的建设。组织领导了长春TFT-LCD生产线的技术验收、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整机产品开发和生产。为我国培养了TFT-LCD行业的基本技术骨干。同年11月发表了《TFT-LCD国际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文章,将我国对新型显示技术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4年7月,他受聘为信息产业部“十一五”规划和“国家2020年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专家。2004年10月受聘为中国工程院“十一五”高技术发展规划数字电视与显示专家。
2005年,他担任上广电集团液晶显示技术研究中心筹备组组长,SVA-NEC液晶显示公司技术部中方部长,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条TFT-LCD五代线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合格率技术攻关,在任期内将五代线的合格率由73%,提高到91.2%,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7月,他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任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他先后完成发光材料方面的三个国家标准。其中《国标5838-86发光材料名词术语》获电子工业部电子技术标准成果奖。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交流粉末电致发光红色显示器》等10多篇科研论文,翻译一本40多万字的《Solid State Luminescence,固体发光》,发表了许多科技翻译文章。尤其是1999年回国后发表论文和特邀报告50多篇,专著2本《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制造技术》(谷至华著),《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谷至华等合著)。组织完成专利40多件。开发几十个新产品。为我国TFT-LCD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和技术基础。
风物长宜放眼量
未来几年,全球显示产业格局和竞争态势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我国面板产能逐步释放,全球显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新型显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孕育重大突破和变革。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已进入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需着力解决投资主体相对分散与产业资源集聚、依靠成熟技术满足当前需求与前瞻性技术布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与质量效益提升之间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2000年元旦,中国工程院21世纪显示技术发展务虚会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作为吉林省电子集团的技术主管,谷至华明确指出21世纪是平板显示的世纪,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新的TFT-LCD显示产业,颠覆了会场上一边倒的大力发展CRT思路,对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5年,谷至华信心满满的指出,中国TFT-LCD产业完全可以后来居上,2007年他多次在上海、北京、广东呼吁中国要尽快自主建设高世代TFT-LCD生产线。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许多专家都认为平板显示可能搞不下去了。然而,谷至华却提出2008是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的战略思想,并上书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的主张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重视,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催生了我国在TFT-LCD产业高世代生产线波澜壮阔的建设高潮。
2009年,我国又面临着要不要在TFT-LCD行业引进外资的选择。在国家发改委主持的讨论会上,许多人担心引进外资会威胁到国内产业。谷至华却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的威胁是客观存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闭关自守只能会使我们走向被动,大胆引进,迎接挑战才是正确的选择。他的观点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引进了韩国的三星和LG。从现在看,当时的决策是对于TFT-LCD产业向中国大陆结集起到了推动作用。
2011年,针对我国TFT-LCD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业内又传来我国液晶产业产能过剩的质疑之声。谷至华明确指出,我国TFT-LCD产业不仅不过剩,实际上根本就不能满足我国的产业需求,中国至少需要7条TFT-LCD 8.5代生产线。即使全球显示屏的产能过剩,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工业社会,产能过剩是一个常态。正因为产能过剩,才推动了产业的竞争和技术的进步。中国自主建设TFT-LCD生产线的成功,导致了国际上TFT-LCD产业格局的迅速改变,全球TFT-LCD产业的技术,人才,产业链开始向中国结集。中国TFT-LCD产业走出一条自强创新之路。谷至华相信,随着中国高世代线建设加速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未来几年,中国必将取代日韩成为世界新型显示器的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为全球提供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的充足货源。改革开放使中国人学会了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竞争发展的生存之道,未来的新型显示器产业发展的希望在中国大陆。
2012年韩国三星和LG都高调发出TFT-LCD将要被有机电致发光(OLED)取代的声音,国内建设OLED生产线的呼声也很高。谷至华指出我们必须首先把TFT-LCD产业做强做大,产业发展布局要有梯度,指出国内平板显示产业不能跟风。今年三星提出要再建一条第10代的TFT-LCD生产线,LG在广州的TFT-LCD 8.5代生产线也在大规模扩产液晶显示器的产能。谷至华指出OLED取代TFT-LCD必须要有革命性的创新。
当前,国内液晶面板市场已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国内面板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制造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国内企业在玻璃基板、驱动IC,液晶材料、导光板、光刻胶、彩色滤光片、偏光片、光学膜等重要材料本土企业配套和设备配套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差距还是非常大。与中国平板显示制造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谷至华教授一直强调,平板显示产业不能只看今天的产能和销售额。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若干年以后平板显示器件的报废处理等带来的环境压力。大屏幕平板电视的市场其实已经遇到天花板,显示技术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谷至华教授开始把眼光向材料配套和新的显示发展方向聚焦。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最近国内行业在讨论中国怎么由平板显示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的问题。谷至华教授指出,转变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首先要把中国的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放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上来考虑。创新要进入国际大循环。过去我们强调本土化和国产化。今天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国际化和走出去。希望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等国内的龙头企业要站到全球技术创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国际技术创新的资源,引领技术的发展。
谷至华教授这些先进的思路是何等的激情豪迈,这些目标又是何等的波澜壮阔!从中我们看到了一名奉献者执著追求的脚步,昭示着一名科研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昭示着一个有志者为实现理想的孜孜追求和不懈探索。谷至华必将在我国先进材料平台平板显示研究中走的更高、更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广东平板显示产业促进会
电子纸行业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paper.org.cn/?p=11546